11月14至17日,由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夏令营”活动在安龙、兴义等地顺利开展,来自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的国际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11月14日上午,贵州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参加本次活动的国际学生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浸润式学习。《中华礼仪》礼仪课程授课教师陈驰以课为媒,展现了新时代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开笔礼”、“非遗武术”等案例为例解析何以传承历史文脉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贵州方案”。

图1 国际学生学习《中华礼仪》数字化课程
11月14日下午,贵州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代莉莉及教师陈驰带领国际学生们前往贵州电子商务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参观“一码贵州”、“一码游贵州”、“黔货云仓”等数字化项目,体验数字交互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感受以“数”为擎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山、出圈的前沿科技。

图2 国际学生体验“一码贵州”数字化项目体验
随后,国际学生们前往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安新区永久会址进行参观,了解近年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通过“教育+”合作在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经贸等领域取得的成果。

图3:国际学生参观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会址
11月15日至11月16日,国际学生前往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进行了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活动。国际学生们穿上汉服进行“开笔礼”体验、非遗武术表演观摩、黔剧《知府添油灯》观赏、全方位感受中华传统礼仪的魅力。“国际交流活动暨中美青年街舞交流赛”现场感受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接着又前往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了解了贵州“体旅结合”的乡村发展新态势。
观看黔剧《知府添油灯》时,泰国清迈皇家大学的国际学生们纷纷感慨“黔剧”和“京剧”一样精彩。通过工作人员对“加油”一词为何缘起于贵州安龙县的生动讲解,柬埔寨籍国际学生龙大伟感慨“原来这就是‘加油’的意思,不仅仅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乐观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
11月17日,国际学生们通过参加“青春遇见贵州–2024万峰林全国大学生半程马拉松邀请赛系列活动”,具身化的感受了当代中国大学生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图/文:陈驰
一审:苗东利
二审:代莉莉
三审: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