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学院新闻>>正文

两会云桌会|听三位全国人大代表谈西部大开发20年来的贵州高等教育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5-28 浏览次数:

2020年5月17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支持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着力加强适应西部地区发展需求的学科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多年来,贵州高校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不仅积极担负起了贵州经济后发赶超,弯道取直的重任,还成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的重要力量。

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教育领域的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们和记者畅谈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高校的改变与发展。

宋宝安:我的成长就是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住了8年8平米的筒子楼。”回忆起在学校工作的“旧时光”,宋宝安笑着说。

宋宝安,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专家,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这些标签中,贵州大学校长是他最看重的。

“1983年我从贵州大学本科毕业,后来从沈阳研究生毕业回到贵州大学当老师,再后来当院士和校长,我一直都在这里,对贵大的感情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宋宝安说,曾经的贵州高等教育是“三无”——无重点院校、无博士点、无院士。他毕业时,贵州大学仅有中文、历史、哲学等七个系,学校规模小,硬件软件都很缺乏。

“那时我们想,什么时候贵州学子可以不出省门,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呢?”他说道。

在他看来,突破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要从博士点的打造开始。宋宝安准备从自己从事的农药学专业入手,打造贵州高校第一个博士点,做贵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时我们有一个优势,就是我们已经做出了可以转化为应用的产品,两个重大的突破是‘国外农药的国产化’以及‘高毒农药的低毒化’,这个也是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以此为基础,我们开始打造我们的博士点。”

经过百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2000年,贵州大学有了两个博士点,其中一个就是宋宝安牵头的农药学,这一年刚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的年份。随后,利用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政策利好,宋宝安又牵头申请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等,学校现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较强的“双一流”大学。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省委、省政府重点关心培养下,我抓住了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贵州大学以及贵州的高等教育一起成长。”宋宝安说

曾丽:期待贵州高等教育未来辉煌的十年

在记者眼中,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民族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曾丽有个标签:穿一身民族服装,说一口流利英语。

“我个人是西部大开发的受益者,2018年,我申请到了西部人才项目,享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全额资助去美国访学半年。”

曾丽告诉记者,像她这样受益于西部大开发,出国深造的高校教师在贵州还有很多。

“现在贵州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有很大提升,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交流,教师的眼界和科研能力都有很大提升。”她说道。

曾丽说,她一直在高校工作,见证了西部大开发为贵州高校带来的变化。她说:“10年前,我记得贵州高校的毛入学率仅有23%,今年我预计将超过40%,这就意味着贵州一大批劳动力的素质将得到提高。国际化上,10年前在贵州的留学生只有200多人,现在已经有5000多人了。派出国学习的学生也从几十个增长到了几百个。”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印发,曾丽对未来充满期待。

她说:“《意见》里还专门提到了一带一路,我们要借助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一平台,让贵州的高等教育更加开放。没有西部大开发,贵州的高等教育不会发展得这么快,我期待未来辉煌的十年。”

殷红梅:对口支援带来了教学理念的变化

2006年3月,教育部确定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殷红梅回忆:“当时去厦门大学参观,到了档案馆,才了解他们在档案管理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出色。到了图书馆,才看到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国内图书资源,还接入了国外图书资源平台。”

一次造访,殷红梅看到贵州高校和东部高校的差距。在接下来的10多年中,厦门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加强合作,将支援工作落地生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继续保持校级互访,在重大问题上悉心指导;二是着力加强师资建设,在人才援助与培养上不遗余力;三是深化合作,在科研指导与学生培养上精准发力;四是着力强化资源共享,在资源支撑上倾情帮扶;五是推动合作重心下移,在院级合作上务求实效。殷红梅说:“通过教师互访、挂职,提高了师大老师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在厦门大学的帮助下,我们的一级学科博士点还获批验收,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殷红梅告诉记者,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印发,新的产业将入驻贵州,这对贵州的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她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需要抓住机遇,提升教学理念和高等教育水平,让教育能够对接产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贵州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贵州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 邮箱:gzmdgjy@163.com   邮编:550025

办公电话:0851-88923473  网站安全隐私说明   国际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黔ICP备09004742号-1